浅谈蓝藻对水产养殖的影响

2021-09-15

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,又叫蓝细菌、蓝绿菌、蓝藻或蓝绿藻。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,其标志便是单细胞、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。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、念珠藻、颤藻、发菜等。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,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,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“水华”。

一蓝藻产生的原因

1、水体的pH值过高,有利于蓝藻的生长和繁殖。

2、水体中的含氮量过高,蓝藻利用其固氮的作用,将水体中多余的氮合成其自身可利用的氮肥从而快速生长。

3、当水温高达25-35℃、光线过强时蓝藻处于最佳生长环境,所以一般夏季的7、8月份是蓝藻暴发的季节。


4、水体长时间处于氮磷比例失调的状态,由于缺乏有利于有益藻类生长繁殖的磷肥,从而促进了蓝藻的生长。


5、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不合理,滤食性鱼的数量过少。(池塘中套养的花白鲢可以摄食水体中的蓝藻等浮游生物)

二蓝藻的危害


1、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,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有腥臭味的浮沫,称为“水华”,并会引起水质恶化,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的死亡。蓝藻一旦形成优势种群,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,其他藻类很难生长繁殖,水体很瘦。


2、蓝藻高峰时能够引起碱中毒。由于光合作用强烈,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,有时会达到9.5以上,导致水生动物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其输氧能力。pH值过高能直接腐蚀鳃组织,造成呼吸障碍甚至窒息。pH值的升高又进一步促进了蓝藻的繁殖,形成蓝藻的恶性循环。


3、蓝藻毒素会引起水生动物中毒。当蓝藻大量死亡后,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,消耗大量的氧气,同时分解产生大量的毒素。主要产毒的蓝藻是鱼腥藻、束丝藻和微囊藻。蓝藻毒素主要有肝毒素、神经毒素和胃肠接触性毒素,会引起水生动物肝脏出血、呼吸衰竭、肠炎等症状。


三建议解决方案


1、蓝藻大量繁殖时会在水体表层形成“水华”,可将表层水排出,同时也可以局部用一些药物杀灭蓝藻,每次泼洒面积不得超过池塘水面的25-30%,此时要注意池塘的增氧。因为过多的蓝藻死亡会大量消耗氧气,水质严重恶化,容易造成转水。


2、施用磷肥,调节水体的氮磷比例,破坏蓝藻生长的环境。


3、经常使用“有机酸类解毒剂”降低水体pH值、稳定水质、补充碳源以及降解藻类毒素。


4、经常使用超浓缩的芽孢杆菌、光合细菌等调水改水,因为这类细菌同蓝藻的营养源大体相同,通过有益菌类大量繁殖,与蓝藻同时竞争营养源来抑制蓝藻的大量爆发。



分享
写评论...